XX市XX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位三年行动方案

VIP专免
2024-12-13
999+
22.15KB
9 页
88墨点
海报
侵权投诉
XX 市XX 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位三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
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
《XXXX 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
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 XX 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守牢
法律法规、环保标准、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个底线”,开展扬尘
源、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主要污染源治理工作,抓好重点区域、
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强化措施、压实责任,以更大力度、更
实举措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进位提
升。
二、主要目标
XXX 年起,XXXX 区综合指数不进入倒数。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态
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到 2025 年,全市细颗粒物浓
度低于 xxx 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xxx%,重污
染天数比例完成省下目标。
三、主要任务
(-)深入推进四大结构调整
1.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定新能源汽
车替代激励政策,除特殊需求的车辆外,全区名级党政机关新购买
公务用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城市建成区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环
卫车、巡游出租车和接入平台的网约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
到2025 年,除应急车辆外,全区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和城市建成区
的载货汽车(含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配送车辆、
环卫车、网约出租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鼓励物流车、环卫车、渣
土运输车等优先采购使用燃料电池汽车,有序推进中重型货车等纯
电动、氢燃料电池示范和商业化运营。国有企业原则上全部使用新
能源或国六货车运输,场区内全部使用新能源或国三及以上非道路
移动机械作业。
2.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太阳能高效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加快建
设一批“光伏+”特色工程。有序推进风能资源开发利用。
3.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耐火材料等行业工业窑炉为重点,
全面提升污染物治理设施、无组织排放管控,加强物料运输、装卸
储存及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推进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确
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通过更换适
宜高效治理工艺、提升现有治污设施处理能力等方式实施分类整治。
4.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
等法规标准,落实《XXXX 省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落
后产能淘汰目标任务。组织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于落后产能,
实施动态“清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二)持续强化扬尘综合管控
1.开展工地扬尘治理。加强对站点降尘监测工作保障,确保监测结
果及时有效上传,对降尘量超标的乡(镇)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强
化重点工地监管,重点对土石方作业工地长距离线性工程、拆迁工
程等加强督查。强化重点区域监管,重点排查梳理站点周边 3公里
范围内的施工工地、线性工程等扬尘源,建立信息台账,重点强化
督查,确保扬尘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强化突出问题整改,在督导检
查过程中,首次发现问题进行不停工整改:第二次发现问题,采取
行政处罚、信用扣分等方式处理;现场管理粗放,多次出现问题的,
停工整改一周,并对项目三方进行公开约谈曝光。
2.强化道路扬尘治理。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强化道路扬尘综合
整治,重点提升国省道、县乡道路、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等各类
道路清扫保洁效果。对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城乡结合部道路、绕城高
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特别是大货车等重型车辆行驶的道路,根
据车流量、温度、湿度等,制定不同清扫保洁标准,精细管理。对
未铺装道路,严格依规划时段铺装,并督促施工单位定期酒水抑尘。
3.抓好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加大对出土工地和消纳场所的督导检查,
车辆出场前,车轮及车身要进行彻底冲洗,确保不带泥上路。完善
渣土车运行监控平台,实现对渣土车运行状况的全监控,确保车辆
按照审批路线进行运输,实现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清运监管、消纳
摘要:
展开>>
收起<<
XX市XX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位三年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XXXX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守牢法律法规、环保标准、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个底线”,开展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主要污染源治理工作,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强化措施、压实责任,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