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发 经 济 市 场 规 模 和 GDP 占 比 将 分别 达 到 19.1 万 亿 元 和
9.6%;到 2050 年,增至49.9 万亿元和12.5%。二是庞大的市场
主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经济风口正加速打开,
养老地产、医养融合、老年教育及文娱等多个赛道投资机会显
现,各类市场主体竞相涌入。近年来我国银发经济相关企业年
注册量逐年上涨,数据显示,我国现存银发经济相关企业49.6
万家。三是超大规模的消费人口。中国是全球老龄人口数量最
多的国家,也是全球银发经济消费潜力最大的国家。截至 2023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2.97 亿人,占总人口的
21.1%。未来二十年,我国每年要增加一千二百万老年人,银发
人口将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四是快速升级的消费结构。当前,
银发群体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老年消费习惯由保守变得开放。
从消费结构看,银发群体的主导消费已从衣、食、住、用、行
等传统消费向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品质生活消费转变,旅游
休闲、文艺鉴赏、高端康养等成为“60 后”新银发群体消费的
重要特征。五是动态发展的银发经济新业态。当前银发经济的
产业融合化和行业细分化趋势增强,物联网、康养融合、智慧
社区等应用场景精彩纷呈,互联化、智能化的银发经济新业态
不断涌现。目前全国已建有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
199 家,示范基地80 个。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巨大、发展速度很
快,但总体上我国银发经济尚处于“青春期”,即发展的初级
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是概念不够科学,存
在银发经济与老龄产业、老年产业、老龄事业等概念边界模糊、
混用问题。同时,未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和老年人经济参与等
范畴纳入这一概念。实际工作中,过于宽泛的政策概念会导致
“银发经济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现象。二是政策体系
不完善,总体针对性不强、协同性不高,且以倡导性政策居多。
不少地方保障养老服务、支持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的财政资金不
足。金融对银发经济的支持不足,企业端融资渠道窄,个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