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法治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5-05-01
999+
33.13KB
6 页
88墨点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某市法治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完善法律
制度,而且需要建设法治文化,让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
观念、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
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
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
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体现现
代法治精神和制度、运行规则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状态。法
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我市各
级党委、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
XX 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
民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新需求、新期待日益增长,如何进一
步加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特色
(一)全力推动法治文化作品繁荣发展。大力实施法治文
化作品创作繁荣计划,整合全市普法图、文、音频、视频等精
品力作,建立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已收纳原创法治歌曲、微
电影、动漫等作品 110 余件,法治文艺节目 67 个,法治书画、
摄影作品 500 余幅。“我与宪法”微视频大赛、法治金曲征集
展播、“法润草原”书法摄影展等各类法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推动了我市普法宣传工作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
长的法治文化需求。“七五”普法期间,我市有 22 部法治文化
作品在全国、全区各项评比中获得奖项。2018 年与中央电视台
联合拍摄的 3集普法栏目剧《法治的阳光·爱洒归途》,在中央
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进行了播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二)点面结合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我市坚持以打造
法治文化阵地精品为抓手,将“6项普法工程”建设作为“七
五”普法的重点工作。在全市建成符合标准规范的法治文化广
场(公园)9个,法治文化长廊(街)52 个,宪法教育展厅
(基地)3个,普法宣传教育展厅1个。建设法治图书阅览站、
法律图书角447 个,法治大讲堂 334 个,在苏木镇(街道)全
覆盖,普法宣传栏1050 个,在嘎查村(社区)全覆盖。充分利
用全市 14 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9 个工作站、906 个法务工
作室、952 名村居法律顾问,建立全方位法律服务阵地,为群
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覆盖城乡、不同类
型、不同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初具规模。
(三)精心打造具有 XX 地域特色“法治乌兰牧骑”金色
普法品牌。广泛吸纳国家工作人员、律师、普法志愿者、乌兰
牧骑队员、老年文艺团体、在校学生,组建了“XX 情”“绽
放巴尔虎”“瑟宾”“银龄”等 46 支法治乌兰牧骑普法队伍。
同时广泛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将基层一线的法治素材、
典型案例进行再创作,通过小品、歌舞、相声、快板、好来宝、
哈肯拜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现法律内容,编排创作出歌曲《宪法
颂》《法治乌兰牧骑之歌》,小品《一解倾心》《温暖回家
路》,普法好来宝《普法轻骑’情系草原》等67 个法治文艺作
品。2018 年以来开展“不忘初心’普法永远在路上”“法治乌兰
牧骑服务一带一路”“助力脱贫攻坚惠民文艺演出”“国家安
全在边疆”“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等大小演出活动 900 余场次,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声音和法律知识传递出去,受到
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拓宽传播载体,不断扩大法治文化传播力度。发挥
媒体传播作用,借助电视、广播、融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
“法律服务微信塔群”等媒介速度快、受众广的优势,搭建全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某市法治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完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建设法治文化,让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体现现代法治精神和制度、运行规则和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