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不严”等失职问题。要建立“穿透式”监督机制,通过跨部门
联合督查、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方
位“体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交通领域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二)查形式主义之“虚”,纠官僚主义之“浮”。“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作风建设的
大敌。在交通系统,要重点整治“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问题,严
格控制文件篇幅和会议时长,推行“无会周”“调研式办公”等制度;
坚决纠治“过度留痕”现象,减少不必要的台账资料和报表填报,
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抓落实上。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
难”问题,查究窗口单位是否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
象,是否存在“推诿扯皮”“踢皮球”等不作为问题。通过开展“作
风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
理”闭环机制,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三)查享乐奢靡之“隐”,纠违规违纪之“渐”。“历览前贤
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具有隐蔽性、
顽固性。在交通领域,要重点关注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等
关键环节,严查“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变异问题,规范公务用
车使用审批和油耗监控;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禁止“超规格
接待”“隐形吃请”,建立“公务接待电子台账”,实现全过程可追
溯。要加强对交通系统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关注其
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对违规收送电子红包、通过快递送
礼等新型腐败现象,运用大数据分析、电子发票监管等技术手
段,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做到露头就打、绝不姑息。
(四)查群众利益之“损”,纠微腐败之“患”。“利民之事,
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
问题直接损害党的形象。在农村公路建设、公交补贴发放、出
租车管理等领域,要严查“优亲厚友”“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微
腐败”问题。建立“交通惠民资金监管平台”,对农村公路建设资
金、公交运营补贴等实行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实时预警资金异
常流动;开展“执法领域专项整治”,规范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